最近有消息传出,称埃及有意加入土耳其正在大肆宣传的所谓五代机“可汗”战机项目。这一动向立刻引发外界猜测:埃及是不是要抛开中国金牛所,转而投向土耳其阵营?甚至有一些分析认为,土耳其的“可汗”项目就是奔着和中国的歼-35直接竞争去的。
据《亚洲防务安全》援引《今日土耳其》报道,埃及已经仿效印尼,和土耳其签署了一揽子合作协议,涵盖技术转让、联合生产和购买“可汗”战机。要知道,印尼此前已经决定豪掷巨资采购48架“可汗”战机。而在这之前,巴基斯坦、沙特也纷纷被纳入土耳其的计划当中。这样一来,土耳其看似把原本可能是歼-35A潜在客户的一些国家,巧妙地拉入了自己的队伍中,声势相当不小。
不过这些宣传大多出自土耳其方面,他们善于造势的特点一览无遗。从实际情况看,“可汗”战机本质上与韩国的KF-21并无太大差别,顶多算是“四代半”战机,具备一些五代机的特征,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五代机。
展开剩余66%对于那些既渴望拥有先进战机,又苦于缺少购买渠道,同时预算有限的国家来说,土耳其的“可汗”以及韩国的KF-21,确实有一定吸引力。尤其是它们的政治敏感性较低,不会像直接购买美国或中国战机那样牵扯复杂的政治博弈。考虑到韩国的工业体系更加完善,而且美国对韩国的防范和限制程度也比对土耳其要低,我个人判断,KF-21的研发进度可能更快,性能上也可能比“可汗”更可靠。
从研发模式来看,“可汗”和KF-21如出一辙。它们大多采用整合设计思路,依赖美国和欧洲成熟的系统,再由本国制造部分零部件,最终进行总装。形象点说,就像早年我们组装电脑一样,自己买零件拼装。这种模式下,韩国凭借工业基础和技术积累,显然比土耳其更具优势。
尤其是在发动机问题上,土耳其的短板暴露无遗。“可汗”目前只能依靠美国提供的F110发动机,而且美方仅同意供应6台用于原型机生产。就这6台发动机,美国也拖拖拉拉,迟迟不愿痛快交付。未来是否继续供应,完全取决于美国的政治意愿和市场策略。倘若美国考虑抢占中低端战机市场,它可能会放开发动机供应,但选择对象大概率更倾向于韩国而非土耳其。
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宣布参与“可汗”项目的国家,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征,那就是伊斯兰国家。它们的支持既有一定宗教和政治色彩,也带有实用主义考量。因为在土耳其抛出的条件下,这些国家无需前期投入太多资金,只需等战机造出来再付款。对它们而言,这笔交易无风险又划算。土耳其则借此扩大声势,赢得政治影响力,可谓一举两得。
至于埃及方面,这几年时常传出它要采购中国歼-10CE的传闻。但从埃及目前的政治局势、经济状况以及对外环境来看,真正大规模采购先进战机的条件并不成熟。至于未来是否购买歼-35A,更是遥不可及。埃及如今“倒向”土耳其,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姿态上的呼应。况且,这一消息源自土耳其媒体报道,协议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效力,目前外界还不得而知,真实性还有待观察。
总体来看,土耳其将“可汗”项目更多当作一个政治工具,试图借此团结部分穆斯林国家,并提升自身国际地位。但从技术层面而言,即便美国完全放开支持,“可汗”战机能真正形成规模化生产,恐怕也得等上十年八年。而且,凭借土耳其自身的工业能力,即使有时间,也未必能顺利造出成熟可靠的机型。
相比之下,韩国KF-21的发展潜力更大,更可能在国际市场上与中国的歼-35形成直接竞争。韩国有其政治优势,而中国则在技术和成本上占优。这场围绕先进战机的角逐,随着更多国家的加入金牛所,势必会演变成一出愈发精彩的国际竞争大戏。
发布于:天津市创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